一覺醒來,網約車、出租車司機感覺天都要塌了……
小年輕靈活就業、中年人失業后的退路之一也要被堵住了……
這一切的“罪魁禍首”是被推上各個平臺熱搜的蘿卜快跑。
網絡上傳言,武漢有1000輛蘿卜快跑滿大街接單;官方回應,實際只有 400 多輛無人駕駛汽車。
但是,消費者太熱情,訂單都爆了,接不完,根本接不完!
大家可別誤會,這里面真不是嘗鮮檔居多,而是真有不少復用頻率挺高的用戶。
但僅僅是這樣還不能將出行行業勞動者的“仇恨拉滿”。
蘿卜快跑打出的廣告語為:不挑單、不拒載,更靠譜的自動出行黑科技。
對于消費者而言,簡直不能太棒,車內沒有司機,不用做無謂的交流,并且目前網約平臺參差不齊,個別司機的素質需要提升,小平臺的司機會在車上開窗抽煙、嗑瓜子看春晚,這我就遇到過,可惜當時沒有拍下來!
網約車司機看到乘客的距離較短,就會打電話過來叫退單,或者是拒載等。
如果不是專車的話,一般的網約車里面都會攜帶各種氣味,消費者本來不暈車,進去可能就瞬間暈車;至于暈車的消費者,直接yue了……
而蘿卜快跑,一個無人駕駛網約車,里面沒有安全員,車子自己會動,社恐的小伙伴不會尷尬,車內沒有氣味,不會因為短途而拒載,乘客可以在車內播放自己喜歡的歌曲,適合自己的溫度等等……
簡直是“i人專屬座駕”有木有?
再加上蘿卜快跑是無人駕駛,不會出現疲勞駕駛,提供 7*24 小時的不間斷服務!
對于女性消費者來講,有了蘿卜快跑,晚上打車的出行危險系數降到了最低!
當然了,除了上述的點之外,蘿卜快跑最關鍵,最重要的點是便宜,便宜,還是便宜。
有網友分享,不到十公里的路程,最后疊加紅包,結算付款僅需4.99元。
如果是在出行平臺打網約車,同樣的路程,武漢網約車的計時費用差不多為20元。
其他網友分享,“兩公里的路程,用蘿卜快跑僅花費了1.99元,乘坐舒適,空間大”,“平時10塊左右打車費的路程,用蘿卜快跑只花了1.55元,比公交車還便宜”……
還有人給大家算了一筆賬,十公里的路程,普通網約車需要費用為18-30元,而蘿卜快跑的費用僅需4元-16元。
真的太便宜了!
不過,等等,這個劇情是不是有點相似?
當初網約車興起的時候,平臺之間的競爭,與傳統的士競爭,那場打車價格大戰,讓大家實現了“打車自由”。
如今,歷史又重演了,只是角色調換,網約車成了傳統的一種。
這些重錘還不算什么,真正讓網約車司機心態崩了的是收入!
據湖北發布官方信息,如今武漢市無人訂單量迎來了爆發式增長,單日單車峰值超20單。
作為對比,廣州去年12月到今年5月,網約車日均訂單量從14.21單下降到12.22單,日均營收從343.34元降至311.63元。
還有數據統計,蘿卜快跑一個月的訂單量高達300萬,平均下來,每輛車每天能跑100單。
奪少?你說奪少?
要知道,普通網約車司機一天最多只能接到50單,這僅僅是蘿卜快跑一輛車的一半,就算是全月無休,以及在沒有扣除用車成本等的情況下,他們的月收入很難突破萬元。網約車司機們不由得哀鴻遍野:我TM連開出租車的機會也被奪走了。
AI確實提升了效率,人力所不及;AI確實也降低了營運行業中人為導致的事故;但AI無法拯救消費降級時代下的焦慮...
網絡上高呼,智能時代要來了,大家的生活就要發生改變。
因此,波及的不只是出行行業,還有快遞行業、外賣行業、保潔行業等……
頓時,網絡上的聲音無非分為兩種,一種消費者,另外一種是勞動者。
純消費者肯定是高興的,用低成本體驗未來發展趨勢的科技,何樂而不為呢?
而勞動者,則被焦慮感、危機感、無力感等籠罩!
科技發展得太快,他們走得“太慢”,崗位要被智能替代,對失業的恐懼,對未來的迷茫,肩上的重擔怎么辦?
不得不感嘆一句“我們老了,時代變了”!
蘿卜快跑等無人駕駛網約車,真的能淘汰出行平臺嗎?
就目前的情況來看,顯然是不行的。
首先是覆蓋率和數量,目前蘿卜快跑僅在11個城市投放,譬如武漢計劃今年投放至1000輛,但目前僅投放四百多輛,而武漢市內的網約車司機就超過了 2.4 萬名,而且還沒有加上出租車司機。
其二,是技術問題,沒能達到真正的“車路協同”,無人駕駛技術有待提升;有網友反饋,蘿卜快跑就像剛拿駕駛照的新手,駕駛過程中,前方路面飄來一個黑色塑料袋,蘿卜快跑會將其判斷為障礙物,選擇減速停車等塑料袋飄走。
私家車用戶反饋,蘿卜快跑在路上駕駛太過于“緊張”,駕駛過程中有頻頻減速、停車等習慣,容易造成交通擁堵。
其三,覆蓋率和技術不完善,導致消費者不能體驗便捷的出行體驗,譬如廣州使用蘿卜快跑打車,要在指定地點上下車,不能隨時隨地坐上就走。
還有可能出現宕機的情況,需要后方的安全員進行調整,耽誤了消費者的出行時間。
其四,法規和安全性,此前蘿卜快跑在武漢街頭與行人發生相撞,官方給出的解釋是,該事故為蘿卜快跑“與一名闖紅燈行人發生輕微接觸”。
該事件發生后,直接登上熱搜,不得不讓消費者對無人駕駛網約車的安全性能進行全新審視。
甚至還有人拍到蘿卜快跑的后臺模擬器操控,認為這并不是無人駕駛,而是有人在后臺控制,亦或者是駕駛。
這當然不是,圖片中的工作人員是后臺和云艙安全員,主要負責實時監測車輛狀態,在有風險的情況下及時進行干預;如果車輛出現異常、故障,或其他需要接管的情況,系統會自動將車輛畫面切出來,由云艙安全員接管;因車輛異常造成的接管,也要記錄并反饋。
隨著技術的升級,譬如武漢的蘿卜快跑的安全員接管車輛比例從去年的1:4,變成了今年的1:10,也就是一名安全員盯著十輛車。
這么算下來,蘿卜快跑的成本,從研發、制造、運營、人力等成本,都是超億元的投資。
這幾年,年年都說是無人駕駛的商業大年,然后自動駕駛公司年年虧錢,入不敷出。
可以說,蘿卜快跑比網約車司機還要焦慮。
蘿卜快跑能沖上熱搜,一部分是來源于網約車司機自己的內耗,一部分是背后公司的營銷,畢竟那個男人憑一名員工,一瓶兩塊錢的怡寶,發布會洗個頭就能沖上熱搜好幾天,這營銷方式一點也不比雷軍差!
至于出行平臺?人家早期的投入,讓網約車司機吃到了甜頭,之后平臺之間大魚吃小魚,早就盆滿缽滿了。
那么等到蘿卜快跑好起來,出行價格也會隨之升高,這是必然。
網約車司機的焦慮,大多源于出行行業的飽滿,以及不景氣,要知道廣州從2023年9月至2024年5月,網約車數量從9.74萬輛增至12.12萬輛,注冊駕駛員從12.91萬增至13.85萬。
門檻變低(靈活就業蓄水池),入場的人越來越多,市場競爭越激烈,蛋糕就會變得越小,從事者肯定是開始慌了,變得焦慮不安。
至于網約車司機會不會被無人駕駛代替,就目前情況來看,暫時是不可能,只能是慢慢試點推進。
估計是現在網絡上輿論比較大,蘿卜快跑風頭太大,被爆出停運的消息,這個操作有點迷,難道是看到外國Waymo被扎破輪胎,這是要避風頭?
汽車圈“頂流”周鴻祎發微博稱,現在網約車司機因為害怕無人駕駛而失去收入來源,那么可以賣一輛Robotaxi,代替自己去跑活兒。這樣,既不用自己拉活兒,又能保有收入。
這跟網友的想法不謀而合。大家覺得可行嗎?
對于智能無人駕駛網約車,大家是什么看法呢?